|
四通新聞 | 打破“吐霾鍋爐”喚藍天山東四通熱電設備有限公司新聞:出重拳治霾治污,要打破“吐霾鍋爐”,還要打破落后的生產方式,更要打破“只顧經濟利益,不顧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”的“生產觀”,倒逼使用燃煤鍋爐的工業企業進行技術升級和資源整合。 燃煤、工業企業排放、機動車尾氣、施工工地揚塵,是造成大氣污染的“四大惡人”。為堅決打贏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的人民戰爭,河北省制定了18個專項實施方案,作為其中之一的《河北省燃煤鍋爐治理專項實施方案》,把燃煤鍋爐作為整治對象,猶如一把利劍,直指大氣污染“病灶”。 前些年,煤炭廣泛用于煉鋼、發電、供熱,已經成為產生霧霾的“大戶”,而燃煤鍋爐相對于其他“煤相關”工業企業,“散小亂污”的現象更加突出,一些燃煤鍋爐由于技術不夠硬、環保改造不過關、熱損大、供熱率和熱電比低成為“吐霾鍋爐”,是我們重拳擊打的主要對象。 因此,在燃煤鍋爐治理行動中,要堅持“上大壓小”和集中供熱的原則,淘汰關閉35蒸噸/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,探索更集約化、更高效的用煤新路,避免資源的無端浪費;同時,還要對35蒸噸/小時以上燃煤鍋爐實施提效改造,給每個鍋爐都帶上一個“口罩”,或者直接用清潔能源替代煤炭,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的排放。 “散小亂污”燃煤鍋爐是整治的重點,需要抓常、抓細、抓長。受利益的驅使,現實中,有許多規模小、污染大的企業“野火燒不盡”,為此,要嚴格落實網格化管理,加大排污許可證管理力度,形成高壓態勢,徹底清除燃煤鍋爐中的“小蒼蠅”,暢通“出口”;對于新建的燃煤鍋爐項目,要嚴把“入口”,符合集中供熱規劃,達到環保標準及噸位等要求的燃煤鍋爐,才允許落地開工,從而實現“減存量”又“遏增量”,控制燃煤鍋爐總量。 打破“吐霾鍋爐”,要走好集中供熱這條正道。加大整合力度,把“一家一爐”變為“一片一爐”,把“一企一爐”變為“一園一爐”。把分散的集中起來,才能完成由粗獷生產方式向集約生產方式的轉變,從而實現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的目標;同時,還要加大劣質散煤治理和優質煤供應推廣的力度,不能僅僅為了節省成本而使用劣質煤,這樣雖然撿到了節約成本的“芝麻”,卻丟掉了生態保護的“西瓜”,得不償失。 清潔能源替代是打破“吐霾鍋爐”的必由之路。通過煤改氣、煤改電,用清潔能源代替化石能源,一方面是治理大氣污染之需,另一方面也是保護生態的題中之義。通過價格補償、提高供應能力、廣泛宣傳等措施,讓清潔能源不再是群眾眼中的“高冷型”,而是更接地氣,讓“以煤為主”的農村群眾主動選擇清潔能源,從而實現清潔與供熱的雙贏。 出重拳治霾治污,要打破“吐霾鍋爐”,還要打破落后的生產方式,更要打破“只顧經濟利益,不顧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”的“生產觀”,倒逼使用燃煤鍋爐的工業企業進行技術升級和資源整合。不管是“上大壓小”,還是集中供熱,抑或推廣清潔能源,出發點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,落腳點是踐行“五大發展理念”,讓經濟行穩致遠的同時,更讓廣大群眾擁抱藍天,擁有更多幸福感和獲得感。 |